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金融科技人才身价看涨经验值与薪酬紧密挂钩

来源:金融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9-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经济观察网记者万敏 9月14日,“交通银行微招聘”发布了交行总行金融科技板块2022校园招聘信息,打出了“为'数字化新交行'携手前进、共创未来”的口号,邀请“各位格子衬衫们”打

经济观察网记者万敏

9月14日,“交通银行微招聘”发布了交行总行金融科技板块2022校园招聘信息,打出了“为'数字化新交行'携手前进、共创未来”的口号,邀请“各位格子衬衫们”打卡。

交行不是第一家主动拥抱“程序猿”文化的大银行,今年的银行秋季招聘季中,大力招揽金融科技人才的银行们,不仅打出了对年轻人更具吸引力的口号,也开放了更多科技相关的岗位。

银行加大科技投入是大势所趋,市场上还有更多金融科技公司正虚席以待,金融科技人才的供需关系远未到平衡时刻。

金融科技人才变“贵”

一家在北京的小型金融科技公司,因业务拓展需要招聘新的数据分析师,负责招聘的主管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今年数据、研发类岗位的应届生薪酬都“涨价”不少,一位资历不算太深的应聘者来面试时,对薪酬预期直接提到了年薪40万,令她“倒吸一口冷气,比我自己的薪酬都高,其实这个价格不是我们给不起,但主要还是看经验资历是否值得给”。

据记者了解,今年上半年,尽管金融科技公司进入了相对“低调”的发展期,但业务规模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北京一家头部互联网公司为了挽留人才,近期“普提”了金融业务相关岗位的薪酬,对比较核心的职位,甚至P6级别也可以谈到月薪4万。

日前,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和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报告(GlobalFintechHubReport2021)》,北京连续三年排名全球第一,上海和深圳分列第四和第五。

北上深丰富的金融科技机构驻扎、高薪职位多,已经成为金融科技人才更爱扎堆的地区,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也催生了相关专业的薪酬看涨。

今年8月,58同城发布的《金融科技人才求职调研报告》显示,在校园招聘热门专业排行榜中,TOP10的专业分别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大数据、通信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云计算、电子商务、网络工程、UI设计。前六个热门专业的岗位月薪均在万元以上,其中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岗位平均月薪为18504元。

但实际上,同样是科技类岗位,不同技术分工、资历经验的收入差距还是很大的。记者在“看准”网上查阅到,某大行的总部科技类岗位中,薪酬水平最高的是架构师,月薪5万-7万左右,数据分析师的薪酬随着工作年限的提升而增长,从不足1万到4万左右较为常见。

一位经历过今年银行春季校招的软件专业本科毕业生表示,应届生进银行的薪酬低,但是积累几年在大银行工作的经验,对以后的薪酬提升和就业选择会更有帮助,而且银行对科技类岗位的需求很大,他和同学们几乎都能收到两份以上的offer,相对其他专业来说就业择业还是比较有优势的。

在近期发布的秋招信息中,已有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超10家大中型银行发布招聘公告,多家银行设有金融科技职位,部分银行也设有金融科技管培生。蚂蚁集团面向2022届毕业生的计划招聘人数是上一年的2.5倍,创下历史新高。腾讯旗下的微众银行面向2022年毕业的本科、硕士、博士开放11个技术研发类职位,12个数据算法类职位。

根据零壹智库不完全统计,2021年二季度,至少225家企业共提供69815个岗位,金融科技人才(含兼职类)缺口达183265人。

人才培养效率待提高

2021年8月19日,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印发《上海市重点领域(金融类)“十四五”紧缺人才开发目录》,上海首次将金融科技类纳入紧缺人才目录中。

尽管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如此紧迫,但在人才培养储备上,目前多数银行、大型金融科技公司,还是需要先招聘,再内部培养。而对一些中小体量的金科公司来说,宁可付高薪招聘有经验的人。

一位股份制银行科技部门人士对记者表示,对银行来说,招聘进来的科技人才如何组织管理,用最短的时间让新人学会和熟练掌握银行的工作体系、理解业务需求,是在管理中需要思考的问题。系统和数据科技方面模块化、标准化基础较好的银行,在缩短员工培训方面有优势,会形成更好的业务与人之间的良性循环。

9月9日,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CFT50学术成员高峰近日在公开发言中表示,当前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也暴露了一些新问题。目前在58所高等院校开设的金融科技专业课程,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很多是将金融知识、计算机课程,简单地采用“1+1=2”的模式去组合,没有深度融合。现代的金融科技课程设计更多是靠数字技术推动,而不是将金融学和计算机课程进行简单叠加。除了金融科技人才数量不足之外,在人才结构方面存在失衡。如今金融科技人才多数布局在零售银行的营销和风控上,其实还有很多金融场景,如数字运营、对公业务等方面也存在金融科技人才短缺。运用金融科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有些机构或院校培养出来的金融科技师,没有金融从业经历,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不足。实际上,金融科技的重点是用先进的技术解决新的金融问题等。

文章来源:《金融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jrllysjzz.cn/zonghexinwen/2021/0925/574.html



上一篇:15楼财经 | 央行穆长春:数字人民币将推动金融普
下一篇:金融服务进万家,农行滨州分行营业部在行动

金融理论与实践投稿 | 金融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金融理论与实践版面费 | 金融理论与实践论文发表 | 金融理论与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金融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