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15楼财经 | 央行穆长春:数字人民币将推动金融普

来源:金融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9-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9月24日,在第十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目前在支付普惠领域还存在着“数字鸿沟”,而数字人民币作为人民银行为国内零售支付市场提

9月24日,在第十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目前在支付普惠领域还存在着“数字鸿沟”,而数字人民币作为人民银行为国内零售支付市场提供的公共产品,其初心就是推动金融普惠的发展。

穆长春介绍称,数字人民币在试点过程中,一直努力落实金融普惠的理念。

一是在数字人民币设计上增强支付服务的可获得性。

数字人民币的账户松耦合设计,可方便偏远地区民众可在不持有传统银行账户的情况下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央行联合运营机构,进行无障碍设计,优化了数字人民币APP屏幕阅读器、语音助手、对比度增强和内容放大功能,提升可访问性,提供友好的前端交互体验,满足有障碍人士的需要。为缓解老年人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的不会用、不敢用电子产品的困境,还推出了数字人民币可视卡硬件产品,短期来华的非居民如果不习惯使用手机APP软钱包,也可以使用可视卡。另外,对于通信网络覆盖不佳的场景,公众可以依托双离线功能,实现随时随地的便捷支付。未来,央行将进一步提高数字人民币的可得性,构建分布式数字身份认证体系,为更广泛的群体提供数字金融身份识别与认证服务。

二是在数字人民币设计上致力降低支付成本,提高可负担性。

央行不向发行层收取费用,商业银行也不向个人客户收取数字人民币的兑换服务费,有助于减轻实体经济负担,优化营商环境。在降低支付信息保护成本方面,针对公众使用移动支付所付出的隐私成本过高的问题,数字人民币遵循“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的可控匿名原则,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与隐私保护,以满足公众对小额匿名支付服务需求,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缓解“隐私悖论”及社会焦虑。

三是在数字人民币设计上提升支付产品使用效率。

结合数字人民币的银行账户松耦合和价值特征,实现“支付即结算”,提高支付体系运转效率,提升商户资金周转效率;数字人民币具备可编程属性,可以加载智能合约用于条件支付、担保支付等较为复杂的支付功能,为“三农”、“支微支小”等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创新赋能。比如,数字人民币加载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智能合约,有助于发卡机构提高效率、更好服务客户,也有助于解决预付卡领域存在的挪用资金,侵害消费者权益等行业痼疾。今后,数字人民币将积极对外赋能,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参与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探索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竞争选优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满足最广泛用户群体和最丰富场景的金融服务产品需求。

四是在数字人民币试点中维护支付市场的公平竞争。一方面,数字人民币将为不同支付服务机构的创新发展提供公平的准入机会和统一基础设施,促进市场竞争择优;另一方面,利用数字人民币的法偿地位打破支付市场中的机构壁垒、工具壁垒和平台壁垒,实现数字人民币的全场景支付,提升零售支付服务的可达性和社会总福利水平。同时,根据不同的维度划分,数字人民币钱包有各种不同的类型,比如分级限额的不同等级钱包、不同主体开立的个人和对公钱包、不同载体的软硬件钱包、不同权属划分的子母钱包等等。通过这些钱包组合,形成了数字人民币的钱包矩阵体系,为各类市场机构设计多样化、个性化的支付产品带来更大的创新空间,满足市场主体多场景、差异化、特色化金融创新需求。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田野

文章来源:《金融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jrllysjzz.cn/zonghexinwen/2021/0924/572.html



上一篇:金融领域非法代理投诉风起 暗藏哪些坑
下一篇:金融科技人才身价看涨经验值与薪酬紧密挂钩

金融理论与实践投稿 | 金融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金融理论与实践版面费 | 金融理论与实践论文发表 | 金融理论与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金融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